close

原經文

「復次、阿難!若剎帝利、灌頂王等,災難起時,所謂人眾疾疫難,他國侵逼難,自界叛逆難,星宿變怪難,日月薄蝕難,非時風雨難,過時不雨難。

彼剎帝利、灌頂王等,爾時應於一切有情,起慈悲心,赦諸系閉。依前所說供養之法,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。

由此善根,及彼如來本願力故,令其國界,即得安穩,風雨順時,穀稼成熟,一切有情,無病歡樂。於其國中,無有暴惡藥叉等神,惱有情者,一切惡相,皆即隱沒。而剎帝利、灌頂王等,壽命色力,無病自在,皆得增益。

阿難,若帝後、妃主、儲君、王子、大臣、輔相、中宮綵女、百官、黎庶,為病所苦,及餘厄難,亦應造立五色神幡,然燈續明,放諸生命,散雜色華,燒眾名香,病得除愈,眾難解脫。」

語文體

(十二)國泰民安無病歡樂

救脫菩薩再對阿難說:「像剎帝利王族(1)、灌頂王(2)等,可能遇到國家的七種災難:所謂人群中流行的疫病(疾疫)、外國的侵略(外患)、國內的叛亂(內憂)、預兆災害的星象變化(星變)、日月天文的變化引起的災難(薄蝕)、不適時的風雨雷電之災(風災、雨災、觸電等)、以及久旱不雨(旱災)等災難(3)在這些情況下,剎帝利王族和灌頂王等,應該對——切眾生發慈悲心,赦獄囚(犯人)、放鳥獸,要按前面所說的供養之法,來供養藥師如來,如造幡、誦經等,因藥師如來有拔苦與樂、消災致福之願,故有前述種種的功德。

由此內心修省的善根(內借自力),再蒙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力(外被佛力)能使他們的國家得到沒有內憂外患、安穩和平的政治局面,也無天災人禍,而具風調雨順、五穀豐登的太平景象,人民群眾也就過著沒有病災的安樂生活。在他們國內沒有暴惡夜叉、惡鬼邪神等來惱害人民,一切惡事惡相也都消失。

帝利王族和灌頂王等,因尊佛懸幡而壽長,由心慈放生而命延,因燃燈齋戒而色盛力強(體力增長),由大赦而無病安樂,由內心供養三寶而威德自在、施政良仁,國泰民安。所以舉國上下都得增益。

阿難、還有國王的眷屬臣民,如皇后、妃子、太子、王儲(王子或藩王之子),大臣、宰相,太監宮娥,或中央、地方的大小官員、人民百姓等,如果也為疾病所苦,或遇其他種種厄(e呃)難,也應如國王那麼修供,色神幡,燃燈長明(可破幽暗),放生各類大小動物(可延生),散彩色鮮花(散愁苦為歡樂),燒各種名香(除臭汙為芬芳),那麼各種病苦都得消除而痊癒,種種災難都能解脫。」

注釋

1.剎帝利王族:即原經文「剎帝利」。印度當時有四姓階層,剎帝利為四姓之一,是王族。

2.灌頂王:印度國王的太子,在即位時由轉輪聖王取四海之水盛在金瓶裡灌灑太子的頭頂,作為王位的儀式,所以以後就稱灌頂王。轉輪王是手執輪寶來降伏統治四方的聖王,有金銀銅鐵四王,各有相應金屬所制的輪寶。金輪王掌管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洲,銀輪王掌管東、南、西三洲,銅輪王掌管東、南二洲,鐵輪王掌管南閻浮提一洲。

3.災難:七種災難的發生,都是由於不明十善、不信三寶,不行仁政,不施恩德的緣故。

《仁王經‧受持品》:「佛為十六國王說,若國土中有七難,則宜講讀《仁王經》,滅七難,生七福。一、明失度難;二、星宿失度難;三、災火難;四、雨水難;五、惡風難;六、亢陽難;七、惡賊難。」

《藥師經》謂國起七難時,國王宜發大赦,依前所說之供養法供養藥師如來,則國土安穩。一、人民疾疫難;二、他國侵逼難;三、自界叛逆難;四、星宿變怪難;五、日月薄蝕難;六、非時風雨難;七、過時風雨難。(詳見122面原經文)

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說觀音之威神力能滅眾生之諸苦難。天臺之觀音義疏上以七難科之。一火災難、二災難、三羅剎難、四王難、五鬼難、六枷鎖難、七怨賊難。

arrow
arrow

    林老師作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