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原經文

「復次曼殊室利,若諸有情,慳貪嫉妒、自讚毀他,當墮三惡趣中,無量千歲,受諸劇苦。受劇苦已,從彼命終,來生人間,作牛馬駝驢,恆被鞭撻,飢渴逼惱,又常負重,隨路而行。或得為人,生居下賤,作人奴婢,受他驅役,恆不自在。

若昔人中,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,由此善因,今復憶念,至心歸依,以佛神力,眾苦解脫,諸根聰利,智慧多聞,恆求勝法,常遇善友,永斷魔罥,破無明殼,竭煩惱河,解脫一切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悲苦惱。

復次曼殊室利,若諸有情,好喜乖離,更相鬥訟,惱亂自他,以身語意,造作增長種種惡業,展轉常為不饒益事,互相謀害,告召山林樹塚等神,殺諸眾生,取其血肉,祭祀藥叉、羅剎婆等,書怨人名,作其形像,以惡咒術而咒詛之,魘魅蠱道,咒起屍鬼,令斷彼命,及壞其身。

是諸有情,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,彼諸惡事,悉不能害。一切展轉皆起慈心,利益安樂,無損惱意,及嫌恨心,各各歡悅,於自所受,生於喜足,不相侵陵,互為饒益。

復次曼殊室利,若有四眾:苾芻、苾芻尼、鄔波索迦、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有能受持八分齋戒,或經一年,或復三月,受持學處,以此善根,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,聽聞正法,而未定者。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,臨命終時,有八大菩薩,其名曰:文殊師利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得大勢菩薩、無盡意菩薩、寶檀華菩薩、藥王菩薩、藥上菩薩、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,乘空而來,示其道路,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,自然化生。

或有因此生於天上,雖生天上,而本善根亦未窮盡,不復更生諸餘惡趣。天上壽盡,還生人間,或為輪王,統攝四洲,威德自在,安立無量百千有情,於十善道;或生剎帝利、婆羅門、居士大家,多饒財寶,倉庫盈溢,形相端正,眷屬具足,聰明智慧,勇健威猛,如大力士。

若是女人,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,至心受持,於後不復更受女身」。

語體文

(五)業因果報往生覺岸

1.離嫉妒誹謗惡

釋迦佛再次告曼殊室利說:「如有些人們,貪圖別人的富貴榮華,嫉賢忌才,讚揚自己詆毀別人(1),將來就當墮入三惡道中,經歷無量千歲,遭受各種慘痛劇苦,受盡了慘痛劇苦的果報以後,他從惡道中死亡,繼之再轉生人間,成為牛、馬、駝、驢等牲畜,常常被人鞭打,忍受飢渴的逼惱,又常肩負重擔,沿途奔走。即使輪迴為人,也是處於低賤地位,作人奴婢,受人使喚驅役,身心總不得自在。

若是前世為人的時候,曾經聽到世尊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,由此以前的善因,現在再憶唸起來,一心一意地歸依(2)藥師如來,這時佛以威神之力,慈悲護念,種種痛苦都能解脫;使各種根器(六根)變為聰明伶俐,智慧多聞,終能求取上勝佛法,常遇善信的朋友;永遠斷除外魔邪見的罥網(羅網),破滅包藏煩惱的愚癡無明的矇蔽,枯竭妄念流注如河的煩惱(3),解脫一切生、老、病、死的憂愁苦惱。」

2.離鬥訟咒詛惡

又對曼殊室利說:「如有些人,好生是非,歡喜離間,甚至互相毆鬥、互相諍訟(4),惱亂自己,更惱亂他人,損人不利己,大家痛苦;而身、語、意三業的造作,會增長種種惡業,輾轉相互報復,常常做出有害無益的惡事,互相謀害對方,如禱告山林、樹木、塚墓間的鬼神,代他報復;或宰殺牛羊豬雞等眾生,用其血肉祭祀藥叉、羅剎婆等惡鬼(5),書寫仇人名字在草木作成的形象上,用惡毒的咒術咒詛他;或以魘、魅、蠱毒(皆鬼名)等鬼道邪術相害;還有用邪道咒術使屍體活動起來,命令他去傷害仇人的性命,或損壞仇人的身體。

這些人們,如果能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,承佛威力,上述六種暗害的惡事,都不會致害,一切都會轉化而起慈悲之心,化災害為祥和,化損傷惱亂為利益安樂;互相不再有損惱之意和嫌恨之心、各各歡悅;由於各自身受到生活中的喜悅滿足,不相侵淩而變得互為饒益。」

3.往生淨土

世尊又告曼殊室利:「像佛門四眾(6):僧、尼、男居士、女居士和其他至誠信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等、能受持八分齋戒(7)的,或常年受持,或每年正月、五月、九月三個月受持,在受持學戒之處,由於這個善根,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(即無量壽佛)的淨土、聽聞佛法而未決定的人,如果聽到世尊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而專念持名,到臨終時,就有八位大菩薩(8),他們的名號叫:文殊師利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無盡意菩薩、寶檀華菩薩、藥王菩薩、藥上菩薩、彌勒菩薩,這八位大菩薩會乘空而來,指引他道路,往生東方琉璃世界,從種種顏色相雜的蓮花中自然化生(9)。

4.上升天下

或有因此善根功德,生於天上(10),雖生天上受福報,而本來善根尚未窮盡,不會再墮到三惡道中去。

5.還生人間

當天上壽盡,還能降生人間,福德大的,能當皇帝,統治四洲(11),其威德為萬民順服,自在地使百千萬人民,安立在行十善道(12)的國土中;福德差些的,或生人間的王族、婆羅門(13)、居士等大家族裡,財寶富饒,倉庫豐滿,身形相貌也極端正,眷屬具全,聰明智慧,勇健威武如大力士。

6.轉女成男

如果是女人,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,至誠受持的話,以後不再轉生女身。」

注釋

1.詆毀別人:即原經文中「慳貪嫉妒、自讚毀他」。慳貪嫉妒:吝惜己物是慳,戀求他物是貪;《成實論》說:「慳有五:財慳、法慳、家慳、處慳、贊慳。」害賢為嫉,忌色為妒;這些都是惡業,其中慳貪是身惡業,嫉妒是意惡業,自讚毀他是口惡業。各各都有惡報;嫉妒墮為畜生,恆受鞭撻之報;慳貪受飢渴逼惱之報;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是自讚毀他之報。

2.一心一意地歸依:即原經文「至心歸依」。歸是歸投,依是依靠,意思是以至誠懇切之心,把身心性命歸向佛陀。佛門弟子首先要做到三歸依: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。佛、法、僧稱為三寶;佛的法身、佛像均為佛寶,佛的遺教、經律論三藏為法寶,繼承弘傳佛法的人,即僧尼為僧寶。

3.枯竭妄念流注如河的煩惱:即原經文「永斷魔罥,破無明殼,竭煩惱河」。魔是貪慾為業,以八萬四千塵勞,網羅眾生,所以叫魔罥(即羅網),如能永斷塵勞、無明等惡業,即可轉業成道,圓滿佛果。無明即愚癡,是生死煩惱的根本,因為愚癡重重包藏著生死煩惱如殼一般,所以叫無明殼。而人的妄心不斷流注,慾念此起彼伏,如滔滔江河一般,沒有休止,使人在生老病死中受盡愁苦,所以叫煩惱河。惟有斷無明,化愚癡為智慧,才能一切皆斷,修得涅粲,永離生死苦海。

4.好生是非,歡喜離間,甚至互相毆鬥、互相諍訟:即原經文「好喜乖離,更相鬥訟」。也即乖離、鬥訟、互相謀害:乖意違背、離意間斷,好喜乖離是指那些愛找別人岔子、與人格格不入的人,但這還是內心的瞋惡,屬意業。鬥是毆擊,屬身業,訟是爭辯曲直,吵到執法官方以求判決,屬瞋惡的口業。(身、語、意統稱三業)這些瞋惡可以升級到互相謀害,惡業更大。上述都是明害,下面種種邪道惡事卻屬暗害,有:1)告召,2)祭祀,3)咒詛,4)魘禱,5)蠱事,6)起屍等六類暗害妖術。

5.藥叉、羅剎婆等惡道:藥叉即夜叉,漢譯捷疾鬼;羅剎婆漢譯可畏,是專吃生人的惡鬼。這些惡鬼也包括魘魅、蠱道。魘與魅、蠱都是鬼名。《楞嚴經》說:「貪枉為罪,是人罪畢,遇幽為形,叫魘鬼;貪慾為罪,是人罪畢,遇畜為形,叫魅鬼;貪恨為罪,是人罪畢,遇蟲為形,叫蠱鬼。」

6.四眾:指佛門四眾,是苾芻(即比丘,欲稱僧)、苾芻尼(即比丘尼,俗稱尼姑)、鄔波索迦(即優婆塞、男居士,漢譯近事男,鄔波斯迦(即優婆夷、女居士,漢譯近事女),後兩者是在家修行者。

7.八分齋戒:即八關齋戒。1)不殺,2)不盜,3)不邪淫,4)不妄語,5)不飲酒,6)不著香華鬘、油塗身,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觀聽,7)不坐高廣大床,8)不非時食,即過午不食,只吃早、中二餐。前七項是戒,後一項是齋,合稱為八分齋戒。有的常年受持,有的在一年中的正月、五月、九月受持三個月。

八關齋戒,是釋迦佛為在家男女佛教信眾(佛弟子)制定的八點戒條,為暫時出家之學處。受持者須一日一夜然離開家庭,赴僧團居住,以學習出家人之生活。能受持八關齋戒,可防止身口意三業之惡行,便可關閉惡道之門。(又稱近住律儀)。八戒在五戒外再另加上三條,6)不以華鬘裝飾自身,不歌舞觀聽,7)不坐臥高廣華麗床座,8)不非時食(過正午不吃飯),前七為戒,後一為齋。(參見《俱舍論》卷十四)此八法釋迦佛判定每月六齋日受持。六齋日梵語叫posadha,音譯為布薩陀婆,優婆沙陀,和布薩是一義。布薩意譯為長淨,淨住,長養。有清淨梵行之意。依佛教儀式有三義:(1)僧尼每半月(十五日與廿九日或卅日)集會一次,專誦戒律,稱為說戒,能長養善法。(2)在家信眾於每月六齋日實行八關齋戒,亦謂增長善法。(3)信眾向別人懺悔所犯罪過,叫做漸增長,意為斷惡長善。僧尼半月布薩說戒一次與八關齋戒的半月布薩三次是同出一個原因。

六齋日為什麼要選擇八、十四、十五、廿三、廿九、卅這六天。又每年要選擇正月、五月、九月這三個月呢?!

(一)從科學的依據來分析:這與太陽月亮運轉行度和地球人類道德的規則、生理的心理的規則有關聯。同時與中國的天文、《易經》象數和過去東方的天文都有聯帶關係。

(二)從佛教方面來說,據《大般若經》卷十四中說:「六齋日月八日,廿三日、十四日、廿九日、十五日、卅日,諸天眾會。」又《四天王經》中說:「諸天齋日,伺人善惡,須彌天王即第二天,天帝名因,福德巍巍,典主四天,四天神王即因四鎮王也,各理一方。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,案行天下,伺察帝王臣民、鬼、蜎飛、蚑行、蠕動之類,心念、口言、身行善惡;十四日遣太子下:十五日四王自下;廿三日使才復下;廿九日太子復下;卅日四王復自下。」選用每月六日,每年這三個月,受持戒齋,也是一種權巧方便。如要詳細研究可參學《大寶積經》。

受持戒齋的目的:是為了種植出世之因,不是為了怕天神來伺察善惡,不是怕疾病凶衰,也不是怕天神嫌毀。

其他的日子也可以受持,一日受持有一日的功德,日日受持,日日皆有功德。

總之,受持關齋戒身心止惡行善,同時一心不亂念藥師如來名號,學修「藥師法門」,現生能得藥如來的感應,所求皆遂。臨終往生東方琉璃或西方極樂園,如若願力和業力不足,功德和戒行不夠亦能上生天道。

8.八大菩薩:這八位大菩薩都是位居等覺已近佛位的大菩薩,得大勢就是大勢至菩薩。

乘空而來:這個「空」字不是天空虛空的空,是指不知內外、中間一下子自然現出來,看到八大菩薩。是「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」的含義。

有的本子中用「乘神通來」,如果是想從虛空中這是有相的,就不對,是外道了。

示其道路(示其去處):是指行修持者的神識往那裡去,這裡指的「道路」是沒有形象的(是形容詞),那個境界,菩薩即現前,或一笑一擺手,你就懂了,知道如何與佛菩薩相應。學修藥師法門或彌陀法門的人,修到一定程度,臨命終時仍不斷的持唸佛號。這邊氣一斷,那邊就往生淨土了。

即於彼界,是指東方琉璃世界或西方極樂世界。

9.從種種顏色相雜的蓮花中自然化生:即原經文「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,自然化生」。華即花,寶華是指佛界的蓮花,蓮花是光明淨妙,有色有香,又能結果。《華嚴經》是把華來作經名,是喻佛在修因之地時,所修的種種功德,經修行而得到佛果的地位。此處指淨信修行有果的,臨命終時有八位大菩薩引其「神識」到佛界,在寶華中化生,了脫生死,非同凡間的化生,是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或東方琉璃世界。

自然化生出一個你修持者,同蓮花生大士一樣,自己又得一個身體,這叫「意生身」,不是原來的「中陰身」了。

10.生於天上:三界六道眾生,福報最厚的在天道,即指六慾天:1)四天王天,2)忉(d?o刀)利天,3)夜摩天,4)兜(d?u都)率天,5)樂變化,6)他化自在天。

三界是梵文Trilokya的意譯,佛陀把世俗世界劃分為三界,即欲界、色界和無色界;皆處在生死輪迴中:是有情眾生的三種境界。《俱舍論》卷八中說:「(1)欲界為具有食慾、淫慾的眾生所居,包括五道中的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、六慾天和人;以及他們所依存的場所(器世間),如人所居的四洲等。(2)色界,位於欲界之上,為已離食、淫二欲的眾生所居………仍離不開物質。包括四靜慮處(四禪天)十八種天,稱為色界十八天。(3)無色界,更在色界之上,為無形色眾生所居,其體非色,立無色名,依眾生同分及與命根而得相續。包括四天,稱為四無色天。」以上三界系佛教依善惡因果報應理論和禪定修行思想出來的。

總的說來三界共有二十八天,欲界有六天,色界十八天,無色界有四天。生於天上,然生天還是有漏善因,感有漏的樂果,不是究竟的。在天上享受天樂,然到天福盡時仍要墮落下來。

11.能當皇帝,統治四洲:即原經文「或為輪王,統攝四洲」。指人間的金輪王,統治四洲的是:1)南贍(shan善)部洲,2)東勝神洲,3)西牛貨洲,4)北俱盧洲。

12.十善道:十善是「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(三身業)、不妄言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(四口業)、不貪慾、不瞋恚、不邪見(三意業)。」十善又稱十善業。十善可分止、行兩種、《法界次第初門》卷上說:「十善有二種,一止一行,止則但止前惡,不惱於他;行則修行勝德,利安一切,………止則息於重倒之惡,不惱於他;行則修行勝德,利安一切,………止則息於重倒之惡,行則漸歸勝道之善,故止行二種,皆名為善,或加以道名,以能至樂果也。」修此十善道的能升天道。

13.王族(剎帝利)婆羅門:印度古時社會分為四種階級:1)剎帝利即王族,2)婆羅門即出家和在家的修行者,3)吠舍即商人和手工業者,4)戍(x?虛)陀羅即農民。佛經中這四階級也叫四姓。

arrow
arrow

    林老師作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