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經文
如是我聞,一時薄伽梵,遊化諸國,至廣嚴城,住樂音樹下,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,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,及國王大臣、婆羅門、居士、天龍八部、人、非人等無量大眾,恭敬圍繞,而為說法。
語體文
(一)敘事證信
阿難親聞佛說此經(1):當時釋迦世尊(薄迦梵(2))周遊教化各國,到了廣嚴城(3),安坐在發出微妙音樂的樹下;和大比丘(大苾芻(4))八千人在一起,還有大菩薩(5)三萬六千和國王、大臣、婆羅門(6)、居士(7)、天(8)龍八部(9)眾生、人、鬼神(非人(10))等無量大眾,恭敬地圍繞在四周,釋迦佛為他們說法。
注釋
1.阿難親聞佛說此經:即原經文「如是我聞」。釋迦牟尼佛原是2500多年前印度迦(ji?家)毗(pi皮)羅國(即今尼泊爾王國)的悉達多太子,天資聰穎,文武兼全,智勇雙備。因見世間眾生(人和動物)諸般受苦,欲求解脫,故十九歲出家學道。經過尋師訪道和六年苦行,三十歲時的十二月初八日黎明,坐在菩提樹下吉祥草上,啟明星出現時豁然大悟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(成佛)。以後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,八十歲圓寂(逝世)。
釋迦佛一生言教,弘法度生,根據天臺宗的說法,把佛說法分成五個時期:
1)華嚴時:成道後二十一天內說完大乘無上法門的《華嚴經》。
2)阿含時:以後十二年在鹿野苑說《阿含經》等小乘經。
3)方等時:接著八年間又說《維摩經》、《金光明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勝鬘經》等大乘經,此時大講「藏、通、別、圓」四教的道理,是大、小乘利根、鈍根等通行的軌道,故稱方等時,為大乘初期。
4)般若時:其後二十二年說《般若經》(梵文般若即智慧),是講智慧和了義、弘揚「諸法皆空」的道理。
5)法華涅槃時:最後八年間說《法華經》,兼以一晝夜時間說《大涅槃經》,闡發佛陀出世的本意,匯三乘統歸一佛乘。
釋迦佛圓寂(逝世)的那一年,他的弟子們,以摩訶迦葉(she色)、阿(?歐)難陀為首的五百人集會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,將釋迦佛一生所說的言教結集起來,才有文字以傳後世。當時由阿難陀誦出佛所說的經,由優波離誦出佛所制的僧團戒律,由摩訶迦葉當時誦出、後來又補充結集關於教理的解釋和研究的論著,才有經、律、論三藏。前後共有六次結集,才有現在規模的《佛藏》。近數年我國正編印《中華大藏經》漢文部分。預計將收入4200餘種,約23000餘卷,估計十年出齊,1989年4月16日止已出版《中華大藏經》計四十冊。
經首,都有「如是我聞」四字,表示信證。根據《智度論》二說:「佛入滅時,阿難問一切經首置何字?佛言:『如是我聞』等言」。所以「如是我聞」解作阿難陀親聞釋迦佛如此說。
2.薄迦梵:是梵文Bhagavat的音譯,意譯為世尊,是佛的十種稱號之一。《大乘義章》卷十二說:「佛備眾德,為世欽重,故號世尊」。佛的十種稱號參後。48面至49面註釋。
釋迦牟尼佛於西元前623年誕生在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園(Lumbini)
3.廣嚴城:是印度的一個城市,梵文音譯毗耶離城,意譯為廣嚴城。在恆河邊,王舍城對面。
4.大苾芻:出家的僧侶叫苾芻,一般叫比丘,是音譯;意譯為乞士、乞士男,(上乞佛法養慧命,下乞衣食滋身命)是指出家後受具足戒的比丘,女的出家人叫比丘尼、乞士女。這裡的「大苾芻」指阿羅漢。
5.大菩薩:即原經文「菩薩摩訶薩」。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(d?o朵)Bodhisattva的簡稱,是音譯;意譯為覺有情,是以智上求菩提、用悲下救眾生,意即修持大乘六度,求無上菩提(大覺)、利益眾生、於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,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居士在《佛教常識答問》中說:「凡是抱著廣大的志願,要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苦惱中解救出來,而得到究竟安樂(自度度他):要將自己和一切眾生一齊從愚癡中解脫出來,而得到徹底的覺悟(自覺覺他)——這種人便叫做菩薩」。梵文摩訶薩意譯為「大」,這裡指菩薩中果位高的大菩薩。如文殊師利菩薩、普賢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地藏菩薩、日光遍照菩薩、月光遍照菩薩、彌勒菩薩等都是大菩薩,是居於菩薩極地的等覺菩薩。菩薩和佛陀不同,即使等覺菩薩也要低一級,佛是自覺覺他、覺行圓滿,好比大學裡的教授,菩薩是自覺覺他,覺行未圓滿,好比副教授。還要注意的,菩薩和「神」或「神仙」不同,神仙還是屬於天道,不能擺脫六道輪迴。
6.婆羅門:是印度四種姓之一,意譯清淨、或淨志,是奉大梵天而修淨行的非佛教的祭師,所以又叫梵志。
印度四種姓:
一、婆羅門: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傳統的四種階級之一,為世襲而職司祭祀的專業僧侶,意譯清淨或淨志,是奉大梵天而修淨行的非佛教的祭師,故又名梵志,是宗教文化教育的中心,位在上層,受人尊敬,為精神和思想領域的高階層,這個階級掌握文化教育,形成婆羅門教。
二、剎帝利:是王侯武士集軍政大權於一族,為世襲的統治者。
三、吠舍:為從事農工商的平民階級。
四、首陀羅:是地位低卑,生活艱苦的奴隸賤民。
7.居士:是以清淨身心虔誠信仰佛法,已歸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並持一定戒律(如五戒,或受持一戒至四戒)的在家佛教信徒。男居士梵名優婆塞,女居士梵名優婆夷。與出家僧、尼合稱為四眾,僧尼負有住持和繼承佛法的責任,在家二眾是護持和弘揚佛法的;大乘經如《維摩詰經》、《優婆塞戒經》都是稱讚在家學佛的修行者。
8.天:為六道之一的天道,是指欲界六天、色界十七天或十八天、無色界四天。天、龍指天眾、龍眾等。
9.八部:即八部眾,據《舍利弗問經》說有:1)天眾,2)龍眾,3)夜叉(又名藥叉),4)乾闥(ta榻)婆(樂神),5)阿修羅(Asara),6)迦樓羅,又名揭路茶(Garuda金翅鳥),7)緊那羅,又名緊捺洛(Kinnara歌神),8)摩?(hou侯)羅迦,又名莫呼落伽(Mahoraga大蟒神)。以上統稱為八部,這裡指法會上的八種眾生。
10.非人:指鬼神而言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