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達吉堪布:《心經講記》(2)
端正發心
有些人學佛的目的,就是為了獲得某些神通;或者為了讓別人對自己頂禮膜拜;或者為了自己擺脫痛苦、獲得解脫;還有一些人學佛的目的,是為了賺取金錢,求得聲譽……這些人學佛的目的,都是不純正的。
我曾經在一些著名的大寺院,看到燒香拜佛的人川流不息,心裡非常高興。有好幾次,我偷偷地走到哪些看似虔誠的信徒前,聽他們究竟向佛求些什麼,結果我聽到的,無非是“觀音娘娘啊!求求你保佑我生一個大胖小子吧!”“佛菩薩啊!保佑我發大財、掙大錢吧!”等等,很多人的求神拜佛,也只是升官發財、謀求自利的一種手段而已。
記得有一個寓言,講的是醫生和他兒子的故事:醫生辛苦一生,贏得了眾多患者的信任,同時也養活了一家老小。多年後,醫生因年老而退休,兒子繼承了父業。不久後的一天,兒子回家向父親炫耀說:“那個你一輩子都沒有治好的病人,我只用了幾付藥,就徹底治好了他的病,你說我怎麼樣?” 不料父親勃然大怒:“你怎麼能治好他的病呢?我們一家人的生活,就是靠他的醫療費來維持的啊!這下子,我們又靠誰來養活呢?” 兒子聽了不禁啞然。
以前聽了這個故事,只是把它當成一個笑話,並沒有特別在意,然而,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,社會上很多人為了賺錢,真可謂不擇手段,與前者相比,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發生在哈爾濱與深圳的“天價醫藥費事件”,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——患者翁文輝在哈爾濱醫大二附院住院66天,花了550萬元的醫藥費,卻並沒有保住自己的性命;患者諸少俠在深圳市人民醫院住院119天花費達120萬元,病人進了殯儀館還收搶救費…… 這只是無數典型事例當中的一件,近年來,不知有多少翁文輝、諸少俠被盤剝、被剋扣、被欺詐;有多少無權無勢、囊中羞澀的患者被沉重的醫療費逼得苦不堪言。不知在這些醫療費的“得益者”當中,有沒有皈依了佛門的佛教徒,如果有的話,那就是空有虛名的佛教徒。
要知道,對真正的佛教徒而言,不要說不惜人倫道德,無視因果報應,唯利是圖、利欲熏心這些可怕的念頭,就連貪圖世間享受這些世人認為乃人之常情的事情,都是應當杜絕的解脫之障!宗喀巴大師在《三主要道》當中說過,佛法的要點,就是是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無二慧。其中第一個要領,是出離心。所謂的出離心,就是希求從三界輪迴中獲得解脫的心念。這是佛教徒的起碼要求,南傳佛教最重視的,也是出離心。
有些道友皈依佛門、燒香拜佛十幾年了,雖然自稱為佛教徒,但他學佛的目的,就是為了獲得世間的有漏之樂。不少佛教徒都是如此,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,可以不惜工本,花費大量精力,而在佛法方面,卻十分吝惜自己的時間,要知道,僅僅為了在輪迴中過上錦衣玉食、榮華富貴的日子而學佛,就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,因為即使是小乘的修行人,都應當具備出離心。
也許有些人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,認為自己衣食無憂、家庭幸福,沒有必要發願出離輪迴。這就是不懂因果業報、生死輪迴的表現。在茫茫無際的輪迴征程中,能投生為人是極其稀有難得的,百年之後,世間的絕大部分人都將前往惡趣。一旦去往惡趣,就再也沒有獲取解脫的自由了。
今生過得好,誰敢保證自己來世的去向?不要說來世,就是在今生,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晚年可以安享清福、悠遊自在呢?我們現在所處的景況,只是幽暗輪迴中少有的一絲光亮而已,因此,在身心比較自由的時候,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出離輪迴。
佛法的第二個要領,是菩提心。所謂菩提心,就是為利益無邊無際的眾生而發誓成佛的決心。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別,以是否具有菩提心為衡量界限。以前阿底峽尊者也說過: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,以菩提心來劃分;佛教與外道之間,以是否皈依三寶來劃分。
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都屬於大乘佛教,作為隨學的佛弟子,就不能僅僅為了自己的解脫而學佛,而應發誓為一切眾生修持無上菩提。一切眾生都是我們往昔的大恩父母,只是因為無明的遮障,才使我們不但相見不能相認,而且形同陌路,甚至互相敵視、互相仇恨,誓與對方不共戴天。
戰場上相互廝殺的一對士兵,也許曾經是生死相依的一對母子;商場上爾虞我詐的一對商人,也許曾經是海誓山盟的一對戀人;政壇上決一雌雄的一對政客,也許曾經是患難與共的一對密友……這不是聳人聽聞的臆造,而是確鑿有據的事實。稍有輪迴常識的人,都可以推出這樣的結論。
我們可以推想,如果當事人知道自己的敵人,曾經是最疼愛自己的人,也是自己最惦念的人時,他們會作何感想,他們還能不假思索地高舉起手中的武器,還能拿出足以置對方於死地的殺手鐧嗎?絕不可能!他們會當下化干戈為玉帛,緊緊地擁抱在一起,並願意犧牲一切去利益對方。
既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輪迴的真相,又怎麼能忽視這一切,不為曾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做點什麼呢?實際上,一切煩惱的根源,就是建立在我執之上的自私,如果不能斷除貪愛自己的念頭,必將永遠遭受輪迴痛苦的煎熬。法王如意寶曾寫過一篇教言,叫做《勝利道歌》,裡面也講過:“沉溺惡境輪迴眾,為得究竟安樂地,當負利他心行責,應舍愛自如毒食。 ”作為沈溺在輪迴苦海當中的凡夫,為了獲得究竟安樂的佛果,就應當肩負起利益他眾的責任,像躲避毒藥一樣地斷除我執和我所執。如果獲得解脫的目的,僅僅是為了自己而修行,是沒有太大意義的。
要知道,一切的痛苦都源於自己的慾望,一切諸佛的功德皆源自利他之行。只有斷除珍愛自己的我執,菩提心才能順利地生起。佛法的第三個要領,是無二慧。所謂無二慧,也即證悟一切萬法為空性的無我智慧。如果沒有證悟空性,就不可能從輪迴中獲得解脫。這個含義比較深,今天我們講《心經》,也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一點空性的知識,至少也能播下一顆空性的種子。如果能夠往以上三個方向去努力,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。